精品项目

2025年一号台风“蝴蝶”已经生成,你知道台风是如何命名的吗?

2025-09-06

2025年首个台风已悄然生成,也拉开了新一年西北太平洋风季的序幕。许多人好奇: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?谁来命名?为什么有的名字听起来像人名,有的又像植物?今天,我们就来聊一聊台风命名背后的门道。

一、台风为什么需要命名?

台风命名,最初是出于便于公众识别和传播预警信息的需要。在过去,气象机构只能通过编号来区分各个热带气旋,比如“第XX号台风”,但这种方式不够直观,公众难以记忆。于是,从20世纪中期开始,台风逐渐被赋予了名字,以提升信息的传递效率。

加拿大28预测

命名之后,台风不仅更容易被记住,也利于历史记录和国际间的信息共享。例如,“海燕”“山竹”“利奇马”这些名字,你可能一听就知道它们留下了怎样的影响。

二、谁负责给台风命名?

目前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命名工作由“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”负责,该委员会由14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组成,包括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菲律宾、泰国、美国、越南、中国香港等。

每个成员国贡献10个台风名字,组成一个共计140个名字的循环表。命名表从2000年启用以来,按顺序循环使用。新生成的热带气旋一旦达到台风强度,就按顺序赋予下一个名字。

也就是说,台风的名字不是临时起的,而是早就排好队等着备用。而2025年的1号台风,就是用了这一轮命名表中的下一个名称。

三、这些名字都有啥含义?

台风的名字来自于各国文化,因此非常多样,有动物、植物、神话角色、地名、人名等。例如:

  • “海葵”(HaiKui):中国提供,意为一种美丽的海洋生物;
  • “山竹”(Mangkhut):泰国提供,是一种热带水果;
  • “天兔”(Tembin):日本提供,源于中国神话中的月兔;
  • “纳沙”(Nesat):柬埔寨提供,是神话中的战神。

这体现了多国文化融合的特点,也赋予了台风命名一种“文化地图”的意味。

四、哪些台风名字会被“退休”?

不是所有的名字都会一直循环使用。如果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严重的灾难或人员伤亡,比如“莫兰蒂”(2016)、“海燕”(2013),出于对受害者的尊重和避免混淆,该名字就会被永久撤除,并由该国家或地区重新提交一个新名字替换。

2025年一号台风“蝴蝶”已经生成,你知道台风是如何命名的吗?

截至目前,中国提出的新名字中,已有“榕树”“蔷薇”等多个因强烈台风被撤换。

2025年1号台风的 “蝴蝶”,是由中国澳门提供。怎么样,关于台风是如何命名的,你是不是也有点意外!